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相关 > 正文

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铁原阻击战的189师

现代战争史上的奇迹——铁原阻击战的189师-第1张-游戏相关-龙启科技

前言:

如今看官们对“钉子游戏,让你目瞪口呆”大约比较注意,兄弟们都想要剖析一些“钉子游戏,让你目瞪口呆”的相关文章。那么小编同时在网摘上汇集了一些有关“钉子游戏,让你目瞪口呆””的相关文章,希望姐妹们能喜欢,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951年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挫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从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开始组织进行大规模反击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五次战役。

在第五次战役之初,志愿军攻势如潮,出其不意地渡过临津江和北汉江,直逼南朝鲜首都汉城。

也就在同一月份,前线战况如此糟糕的情况让杜鲁门总统终于失去了对于麦克阿瑟的信任,他临阵换帅,撤了骄傲自负的麦克阿瑟,换上了李奇微将军作为联合国军的统帅。

李奇微

尽管立场不同,但我们应该承认,李奇微是个非常优秀的统帅,在担任最高统帅之前,他就是美第八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和志愿军多次交手。在长期的战斗中,他发现了彭大将军的轻步兵战术的两个最大致命弱点。第一就是“星期攻势”,即进攻周期与后勤周期一致,为一个礼拜的时间,后继无力;第二就是“火力不足”,即使美军被包围,只要选择违反美军作战手册,不撤退,而是采用困守,中国军队的火力是不足以全歼美军的。

在接手麦克阿瑟的烂摊子之后,李奇微开始部署自己的战术风格——“磁性作战”

他以退为进,通过有序的后退,避开志愿军进攻的锋芒;在一退再退的过程中消耗了中国军队的体力、耐力、弹药和军粮,一步一步拉长了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线路。一个星期不够,那就两个、三个。直到志愿军如同一张拉满了的弓,到达自己的极限。

在志愿军劳师兵疲之时,就开始发挥美军的优势,将自己先进的火力,强大的装甲部队,组成机动打击力量,转入全面反击。

随着战役的深入,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彭大将军察觉到战场上有了一丝不对劲的味道。因此,在1951年5月21日,彭德怀果断命令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就在彭德怀下令撤军的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也指挥他的部队开始了全面反攻。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将我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此时彭德怀盯着地图,李奇微也在盯着地图,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停留在了同一个地方:铁原。

铁原

铁原是铁路的交叉点,是后勤补给的中枢,离志愿军司令部也很近。如果铁原被美军拿下,志愿军前方的所有武装将全部断粮、断弹药;如果志愿军司令部被拿下,朝鲜战争将就此结束。这是一次比“仁川登陆”更为重要的战斗,而且是决定命运的一搏。

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真正开始了。

此时,离铁原最近的是第63军,彭大将军要求63军立即前往铁原布防,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守住15天,给整个志愿军一个喘息和重整的机会。问题在于63军本身也急需休整,出国前兵力四万七千人,此时能够动用的却只有两万四千人左右。

而与之相对的联合国军,则有美军四个师,英军一个旅,共五万多人,而且他们距离铁原只有不到20公里,这也就意味着,联合国军的装甲部队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抵达铁原,而63军甚至连挖战壕的时间都没有,不仅如此,联合国军还拥有1300门大炮,180辆坦克,数不尽的空中支援。

可以说,这是一个几乎完不成的任务,在兵力不到对方的一半,火力以及支援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想要拖住对方15天,宛如痴人说梦。

63军的顶头上司,第十九兵团的杨得志、李志民回电:

敌先头坦克和汽车部队已进至到涟川附近。东边之敌已到文岩里向艺浦里侦察,艺浦里是否有三兵团的部队请告。原令第六十五军在涟川以南地区阻敌半月至20天,该军未能完成任务,仅4天将敌放至涟川附近,使六十三军来不及准备。虽已令该军迅速布置,但可能难以完成志司交给的任务。

对63军知根知底的上司对自己的部队都没有信心,可想而知,这个任务到底有多困难。

63军军长傅崇碧对比双方实力后,得出结论,要想死守15天,抵挡住美军的钢铁洪流,只有一个办法,构筑强大的野战工事,但是,工事构筑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到那时,美国骑1师早已经打上门了。

所以,必须要一支部队负责拖住美军三天,为全军构筑工事赢取时间。

最终,这个任务被下达给了63军的189师。

美军一贯的战术就是:大炮轰,大炮轰完坦克冲。

在189师565、566、567这3个团共14000余人的正面,范弗里特1个小时里向189师头上倾泻了4500吨的炮弹。

4500吨炮弹是美军标准弹药量的5倍。

也因此,范弗里特创造了一个军事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

面对这种狂轰滥炸,189师师长蔡长元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跟美军玩一场“钉子游戏”

他将整个师全部分割,就地分散成两百多股小部队,钉在20公里的最后防线上,每个小山头阵地仅有二三十人。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每一个阵地都需要美军动用炮火轰炸,接着派步兵攻占阵地,而这样的阵地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

蔡长元

这种战法让李奇微看的目瞪口呆,完全颠覆了他的军事常识,战前,他想过各种打法,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30人的小分队去面对4.7万人的机械化部队,几十分钟就会被撕碎,但是,他忘了,200多个小分队轮番阻挡,就好像200颗钉子,美军一个个拔下去,时间就会一点一滴耗下去,迟滞三天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大面积高强度的炮轰对集群目标具有很大杀伤力,但是对于分散在500多平方公里面积的志愿军小分队来说,这些炮火的杀伤力大大降低了。

这个战术听起来确实不错,确实是有着拖延敌人的效果。

可是你忘了,这个战术对于下达命令的指挥员和基层战士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心理压力。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想象当下达这个命令的蔡长元看到跟着自己一路走过来,从尸山血海里一起滚过来的战士们,在阵地上被炮火炸得粉身碎骨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当他只能眼睁睁得看着前线的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美军的钢铁洪流,而自己什么支援都给不出来,只能看着他们全部战死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而对于189师的普通官兵,更是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和考验。

对于189师的每一个阻击阵地,都是会被美军和英军消灭的。当敌军花费在攻占小阵地的时间越多,志愿军可以完成战略目标的概率就会越大,这就是这场铁原阻击战的常态,战士们通过自己不断的牺牲,尽力坚守自己的阵线,拖延着美军前进的脚步,无数的战士集体战死在自己的阵地上,只为了给身后的战友们再争得一分一秒的喘息时间。

那些直接面对敌人的防御者们都已经知道,自己的战死只是时间问题,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是拖延时间,等待司令部调集的支援到来。

而比起这些直接面对敌人的战士,更痛苦的无疑是离他们仅仅数百米距离的驻守在其它小阵地的士兵。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战友战死,隔着几百米看着自己的战友被铺天盖地的火炮炸的尸骨全无,他们不能去救援,他们甚至不能自杀式的冲下去打个痛快,和自己的同袍死在一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军踩着战友的尸体登上小山。而且他们知道,下一个死的就是自己,没有任何生存机会。

没有一丝丝生还的希望,就这么等着敌人的进攻。

在三天时间内,189师的战士们,每隔几十分钟就能听到一个小分队的全体阵亡。

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待在战壕里的他们,在这种时候会在想什么。又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继续自己的任务。

在这种必死无疑的战场环境下,普通的部队早已经崩溃了,但是志愿军189师,连续一百多个阵地被摧毁,全师一半多人牺牲,依然保持着高昂的战斗意志,成功阻击美军三天,为后方部队构筑工事赢得了时间。

6月3日,硬顶了噩梦般三天的189师终于等来了支援,188师接替189师进入阵地

而换下来的189师,几乎全是伤员残部,寸缕的衣衫遮不住身上道道伤痕,有被子弹贯穿的、有被刀砍的、还有被炮炸的血肉模糊的。

14000人,伤亡11200人,仅仅幸存2800人。

因为189师的拼死防守,最终63军也成功坚守了13天,等到了彭德怀撤退的命令

其实当我看到为了新中国,前赴后继,献出性命的那些人,我总在想,支撑着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理想能让人毫不犹豫地慷慨赴死。

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成为英雄,只不过是普通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扛起了自己当扛的责任。

当使命完成,便又是一个普通人罢了。看着身边亲近的人死去能没有任何感觉的,只有动物。而我们的英雄们,不是。面对朝夕相处的战友们的如此厄运,心中的悲痛,是我们无法体会的。可即便是这样,他们也要继续他们的任务,完成他们的使命。

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是最可爱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