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相关 > 正文

唐伯虎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有一首桃花诗,怎样啊?,江南才子唐伯虎全屏

本文目录一览

唐伯虎这首诗的意思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晚年奉佛,号六如居士,吴县(今属江苏)人,出生在明中后期一个小商人家庭。唐寅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才子型文人,诗文书画兼擅,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为“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往来唱和,号称“吴中四才子。”据《明史》本传记载,唐寅“性颖利”,博通经史,然“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 ,经祝允明规劝,乃闭户折节,并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29岁时举乡试第一,故人多称其为“唐解元”。翌年,唐寅入京参加会试。正当他踌躇满志,一心想中状元 “显亲扬名”时,却意外地牵连进科场舞弊案,羁囚诏狱一年,虽终不了了之,却也彻底断送了他的仕进之路,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益放浪,终生以卖文墨为生,年五十四而卒。
桃花坞位于苏州城北,宋时曾是枢密章粢的别墅,后废为蔬圃,被唐寅看中,于正德二年(1507)建成于桃花庵别业,自号“桃花庵主”,那一年,他38岁。唐寅后半生的大部分时间就隐居在这里,呼朋引类,诗酒度日。《桃花庵歌》是其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况、自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及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设定的情境之中。不紧不慢的语调和语速,又加重了读者的亲切感和好奇心:这桃花仙人究竟过得是怎样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四行便展开一幅“醉卧花间”的美图:“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看这桃花仙人何等逍遥,何等快活,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醉酒赏花。这里,花与酒,已不完全是诗人藉以谴怀的外物,简直是诗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说也成了独立的生命个体,花、酒与人,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以上几句,可谓作者自况,意象生动、鲜明而有深义。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虽仕进无门,毕竟身有所托,又值壮年,美景逸思,一咏成诗。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此一句承上启下,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车尘马足”只是富贵者的趣味,而花和酒注定与贫者结缘。如果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这两种人两种生活自然有着天壤之别,但换个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贵者须得时刻绷紧神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过活,而所谓贫者,却能多几分闲情,多几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实,更加轻松和快乐。以上六行全用对比描写,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开,每一句中,因用韵的关系,前紧后舒,充分表现出诗人傲世不俗的个性,和居处生活的的超脱与释然。
然而此中真义并非人人悟得,君不见“别人笑我忒疯癫”?而“我”,却不以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昔日叱咤风云富贵至极的君王将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没,势已落,连花和酒这些在他们生前不屑一顾的东西都无法奢望了,甚至连坟茔都不保。如果他们在天有知,也只能无奈地看着农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余味绵绵。
通观全诗,层次清晰,语言浅近,回旋委婉,近乎民谣式的自言自语,然而就是这样的自言自语,却蕴涵的无限的艺术张力,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不愧是唐寅诗中之最上乘者。这也正合了韩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荆潭唱和诗序》)的著名论断。
这首诗中最突出,给人印象最深的两个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见诸文学作品,当于《诗经·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达一种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情怀了。古代,桃还有驱鬼辟邪的意思,而“桃”与“逃” 谐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诗中,“桃花”这一意象频频出现。试举几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把酒对月歌》)
桑出罗兮柘出绫,绫罗妆束出娉婷。娉婷红粉歌金缕,歌与桃花柳絮听。
(《桑图》)
野店桃花万树低,春光多在画桥西。幽人自得寻芳兴,马背诗成路欲迷。
(《题画四首其一》)
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舞。
(《桃花坞》)
草屋柴门无点尘,门前溪水绿粼粼。中间有甚堪图画,满坞桃花一醉人。
(《题画廿四首其十五》)
不难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
“酒”,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悲壮慷慨情怀,更与世事苍凉、傲岸不羁、独行特立结缘。晋有刘伶、稽康,唐有“饮中八仙”,宋有东坡“把酒问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唐寅在世时声名已著,除在绘画史上拥有突出地位外,在诗词上亦有独创的成就。其诗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警拔清新,在当时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超凡的个性和艺术气质,从一个侧面,给那个自由、开放近乎荒唐、混沌的时代做出典型、生动的诠释。

内容:唐寅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年少失意,看破官场后唾弃仕途,最终采取了与中国历史上许多文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消极避世。这首诗就是体现这种思想的典型。状若疯癫的高傲,看破红尘的轻狂,看似洒脱不羁,却又隐隐透出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意味,其深埋心底的怀才无处遇、抱负不可舒性情也可略见一斑。
技巧:始终的每一句几乎都是对偶句,整首诗对仗极为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感染力及情感冲击力极强;前三句还用了顶针手法,在诗歌开头清晰描写环境的同时,手法语境上颇耐人玩味,引人入胜的同时顺其自然的带出了后面的部分。诗中也未用艳丽词藻,就像唐寅清高的为人。

唐伯虎是什么时候的人,他有一首桃花诗,怎样啊?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号六如,明代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唐氏先祖曾是唐朝功臣。唐伯虎虽生于商人之家,但其父唐广德却深知功名之重要,对伯虎的教诲亦可谓不遗余力,所以,唐伯虎虽然“童髻入学,才气奔放”,从小就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个人禀赋,但是,针对涉及自己一生命运利禄的功名,他还是时刻不敢稍忘的。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伯虎举乡试第一,被时人称作“唐解元”,并被学士程敏政所激赏,一时之间才名远播,伯虎本人亦春风得意、心骄志满,大有问鼎状元郎舍我其谁之态。次年,唐伯虎与自己的朋友、江阴巨富徐经一起进京参加会试,主考官一位是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另一位即是时任礼部侍郎的程敏政学士。既然程学士对唐伯虎早已存在良好印象,彼此之间的走动也就难免密切了一些,而且,程学士也的确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对伯虎的文章表示了自己的赞赏。正所谓“骄妒互会,竟媒祸胎”(顾琳《国宝新编》)。而唐伯虎百无禁忌的狂放姿态以及程敏政对他不假掩饰的偏爱,显然触犯了宗法社会立身处世需明哲保身之大忌。至于程敏政遭弹劾以及唐伯虎被黜入狱的真实原因,甚至包括徐经是否真的以贿赂程敏政家童得到了试题,当时的史料或者语焉不详,或者相互抵牾,《明史》的记载亦显然失之于简略,以致后人对其中的关节,意见纷歧、莫衷一是。不过,我们所能够知道的基本事实就是,这次弹劾不但使程敏政提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并最终为之含恨而殁,同时也成为唐伯虎一生命运的转折点。从此之后,春风得意的“唐解元”便逐渐为放浪形骸的唐伯虎所取代,民间传说意义上的唐伯虎这时才开始正式步入了我们的视野。

[赏析]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贫贱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是唐伯虎此时的唐伯虎已经看透了仕途险恶,对科举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之后创作的一首诗,因为科举制度深深挫伤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内心无从摆脱的一个的大情结.有了这样的理解你就会他为什么这样写了!
回乡之后,唐伯虎对人间沧桑与世态炎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遂在苏州阊门内的桃花坞修建桃花庵别墅,退避其中,自称“桃花庵主”,过起了一种以卖文卖画为生的诗酒逍遥的个人生活。表面看来,此时的唐伯虎已经看透了仕途险恶,对科举再也不抱任何幻想,但事实上,科举失利却无疑深深挫伤了唐伯虎的自尊心,成了其内心无从摆脱的一个的大情结。否则,他也不会轻易为宁王朱宸濠的礼聘所动。很显然,唐伯虎把宁王对自己的青眼看做了步入仕途的又一次机遇。再加上宁王对他礼遇有加,既以百金为聘,又在南昌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套别墅,唐伯虎想要拒绝恐怕也难。遗憾的是,命运又一次给唐伯虎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宁王此举并非是真正看上了唐才子的才华,而只是为自己的谋反做一个礼贤下士的姿态。唐伯虎当然也很快看出了宁王的谋反之志和他的别有用心,为求脱身,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装疯卖傻,既“佯狂使酒”,又“露其丑秽”。宁王的手下前来馈赠衣食用具,唐伯虎竟然裸体盘膝而坐,且口出秽言,讥呵使者。宁王哪里见到过这等才子?大失所望之下也只有放其还乡。
如果想看全文请看文章--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前世今生
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5-03/31/content_2766682.htm 一定会对你有帮助的!

古代唐伯虎真名叫什么以及正确读音?请做详细答案~

  古代唐伯虎真名叫唐寅,读音[táng yín]。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江南才子唐伯虎,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男神”,他的一生过得很艰难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记得五陵豪杰墓,无酒无花锄作田。”周星驰扮演的唐伯虎,把唐伯虎演出了一个新高度,在现代人看来,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伯虎,才华横溢、风流倜傥、长相俊美,活脱脱一个钻石王老五。

关于唐伯虎的民间传说有很多,说什么他有9个美女老婆,还说什么他三笑点秋香,最终抱得美人归。

其实真正的唐伯虎,长相一般,一生坎坷,遇人不淑,虽然诗书画堪称三绝,但结局也很悲惨。

唐伯虎,苏州人氏,名寅,字伯虎,后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是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他生于明成化六年,其父唐广德是普通人,在苏州皋桥开了一家小酒馆,其母丘氏,是一个小家碧玉型的女性。因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称唐伯虎。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得先生指点开始学习绘画,虽是乳臭未干,但手法灵活苍劲,画出来的山水花鸟有模有样,颇有大师的风范,被称为“神童”。

当时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常去唐家的酒馆喝酒,他见唐伯虎所画的画颇有功底,且才学过人,非常吃惊,认为将来唐伯虎一定会青云直上,于是决定让唐寅与文徵明一起,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广德开始只希望儿子将来参加科举,能够光宗耀祖,不愿意让儿子去学画画,但经不住文林的劝说,便勉强答应了。

16岁时,唐伯虎参加乡试,获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因才华出众,唐伯虎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被并称为“吴中四才子”,也称“江南四才子”。 他因此被补苏州府府学附生,在府院中读书。

19岁那年,唐伯虎因病没有参加乡试,娶当地女子徐氏为妻,两人感情甚洽。22岁那年,唐伯虎因侍奉生病的父母,又未能参加乡试。唐伯虎25岁那年,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内相继去世,家中遭遇如此不幸,无论什么人都受不了这样的打击。

在经历了家庭变故之后,他一度沉沦,开始放纵自己,经常夜宿于花街柳巷,整日大醉。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唐伯虎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与好友张灵在花街柳巷中喝酒,酒醉后在街上放浪形骸,被提学御史方志撞见,方志十分厌恶唐伯虎这种有辱斯文的行径,在录科考试中将唐伯虎除名。后来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加上苏州名士文林、沈周、吴宽等人为唐伯虎求情,方志才同意“补遗”让其参加次年的乡试。

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29岁的唐伯虎,参加应天府(现南京)乡试,中解元,再次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二个第一名,一时声誉鹊起,名震江南。

有朋友做媒,为他续娶了一个老婆,这个老婆家里是苏州城内的生意人,看中的是他的名气。

考中解元后的第二年,唐伯虎踌躇满志地进京参加会试,路遇同去赶考的江阴巨富家的公子徐经,两人相谈甚恰,遂结成莫逆之交。

据史料记载,这位徐经就是后来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的曾祖父。

徐经虽然有钱,但是文采不行,他花了巨资买通会试主考程敏政的家僮,得到了试题。徐经拿着试题屁颠屁颠地来找唐伯虎帮忙,主动提出让唐伯虎帮忙写文章,愿意出纹银五千两。唐伯虎清楚这种买卖考题的事情一旦被揭发,后果不堪设想,便拒绝了。

果然,有人揭露了徐经的作弊行为,皇上盛怒之下,下旨查办一干人等,唐伯虎自然逃脱不了,被牵扯了进去。

唐伯虎在大狱中吃了不少苦头,在他给好友文徵明的信中详述了当时的悲惨境状:“至于天子震赫,召捕诏狱,自贯三木,吏卒如虎,举头抱地,涕泪横集。”

经过一年多的审讯,案情不明不白,最终虽未判定唐伯虎是考场舞弊案的主犯,但干系是摆脱不掉的。唐伯虎虽被释放出狱,但科举仕途已无望。朝廷革除了他的功名,把他发配到浙江偏远之地为小吏。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唐伯虎心灰意冷,以他的才学和心高气傲,耻于去当小吏,又感到没有脸面回苏州,便在外面游山玩水排遣苦闷,足迹遍布浙、皖、湘、鄂、闽、赣等省。他游历的这些年,民间留下了不少他的画作,时至今日,在古玩市场上,仍会冷不丁出现一两幅唐伯虎的真迹。

唐伯虎在外游荡了一年多,回到了苏州城,当他走进破落的家中之后,才知道续弦的老婆已经自行离去并嫁与他人。唐伯虎又气又累,大病一场,病好之后性情也随之大变,破罐破摔,更加放浪形骸,整日狎妓聚饮,纵酒浇愁。由于接触的女人较多,这也为唐伯虎画仕女图增加了生活方面的源泉。

根据民间传说,唐伯虎曾和祝枝山等人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钱讨来了,就上酒楼喝酒。

以唐伯虎的性格,没有他做不出的行径。

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36岁的唐伯虎认识了一个沈九娘的女人,两人患难相共,搭伙过起了日子。不久,两人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

唐伯虎有才学,诗书画三绝,为了生活,不得不卖文为生。当时他的一幅画,可以换二两银子。只要有钱,唐伯虎就不会卖画,与沈九娘管理着屋子旁边的桃林,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偶尔有朋友来访,吟诗作对之后醉卧桃树下,那是一种乐趣。

一日酒醉,唐伯虎心血来潮,便写了下文章开头的那首桃花诗。这首桃花诗中的“世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是唐伯虎的真实写照。

可惜这种好日子也没有过多久,沈九娘便因病去世,丢下唐伯虎一个人。

唐伯虎没有再找伴侣,孤单一个人生活着,由于精神空虚而皈依佛教,自号“六如”。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伯虎去世,享年54岁。

他死后,归葬于横塘的宗族墓地,由于无钱下葬,还是好友祝枝山的相助,才办完后事。

关于唐伯虎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很可能与他沉沦之后,流连于花街柳巷有关。而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和自负,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而唐伯虎有九位美貌的妻子,则是人们从她的仕女图中,以及沈九娘的各种演绎版本中,以讹传讹出来的故事。

而他“三笑点秋香”的经典名段,则是后代文人所编的故事,写上他的名字罢了。不过也有史学家经过考证之后,认为他的第二个老婆,小名就叫“秋香”。

不管这个专家解释得多么有理有据,反正我不信。